主動式ETF的興起 2025/07/04
前言
在國際上,根據ETFGI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ETF資產規模高達16.27兆美元創新高,其中,主動式ETF資產規模逐年成長高達1.39兆美元亦創新高,並以美國為主要發展市場;在台灣,近五年台股表現亮眼,使被動追蹤指數的ETF受投資人的青睞,觀察ETF占整體基金的規模比例自2020年約4成竄升至2025年5月約6成,資產規模達631億元,在被動式ETF快速成長的背景,與國際主動式ETF的趨勢下,金管會在去年底宣布正式開放主動式ETF的交易,讓投資人可選擇更多元的標的豐富資產配置,本周欲探討主動式ETF與一般投資人熟知的被動式ETF與基金有何不同,並觀察目前國際上與台灣推出的主動式ETF現況,讓投資人更了解新型的投資工具。
一、 主動式ETF與共同基金、被動式ETF的差異:
主動式ETF與共同基金、被動式ETF的主要目的相同,皆是解決投資人自行操作,需要投入研究與追蹤的時間成本,也解決自行操作可能績效不佳的痛點;然而,這三者仍有些許差異,主動式ETF結合被動式ETF與共同基金的特色,在被動式ETF的基礎下增加共同基金具有的靈活性,主動式ETF可設定績效指標,比較操作績效有無超越績效指標,且與共同基金一樣,經理人具有主導權,投資決策可依市場情勢,調整投資組合。
主動式ETF可以分為3大投資目標,第一,追求指數以外的超額報酬,透過靈活調整持股來超越績效指標為目的,是美國市場主動式ETF的最大宗;第二,除了超額報酬,亦追求特定的投資目標,如高息、成長或低波動或降低特定風險等,透過多元資產的配置,或與衍生性商品的搭配,達到避險或實現投資目標;第三,進入特定商品或市場的曝險,針對投入不易被指數化、進入門檻高或流動性差的商品及市場,降低投資人進入這類市場的門檻,例如ARK訴求投資的創新領域。
主動式ETF最著名的例子是木頭姐創立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旗下ARK ETF系列中的ARKK,追求透過破壞式創新的投資方式,投資新創服務或新創產品的產業,包含AI、基因序列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區塊鏈與金融科技等,持股比重以特斯拉(TSLA.US)最高,在疫情期間,ARK ETF系列的績效高於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的QQQ因此紅極一時,在2020年底ARKW的YTD報酬率是QQQ的2倍多,但在2022年的升息環境下表現失色,2024年底至今逐漸反彈。

在美國,主動式ETF的投資組合多為透明揭露持股,僅少部分揭露狀況為半透明或不透明;台灣的主動式ETF則採全透明揭露,每天公告實際持股與基金淨值,與被動式ETF的揭露方式相同,相較於共同基金一個月公布一次或僅公布前10大持股的透明度高,這對主動式ETF來說有優缺點,優點是投資人看的到經理人最新的操作狀況,缺點是可能因公布持股,有買盤跟進,經理人的策略可能失效而績效不如預期,或者頻繁換股可能侵蝕投資報酬率。
在買賣通路、價格與交易成本上,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皆在股票市場上交易,在開盤期間可隨時買賣撮合成交,盤中的零股可大幅降低投資人的資金門檻,相較於傳統的共同基金需在基金銷售平台或透過銀行等通路購買,以當天或隔日的淨值申購,且有最低申購金額,依申購方式與基金類型有差異,通常定期定額申購國內基金最低3,000元台幣,單筆申購國內基金最低10,000元台幣;在交易成本上,主動式ETF有專業經理人操作,費用高於被動式ETF,券商手續費與證交稅一樣之外,主動式ETF的經理費、保管費等比被動式ETF高,但仍低於共同基金的經理費與保管費,根據晨星公司的資料,主動型ETF經理費平均為0.65%,低於共同基金平均0.884%的成本,故主動式ETF的交易通路、交易成本與資金門檻相對共同基金而言,交易具靈活性,且能達到類似於共同基金的訴求。

二、 目前國內外主動式ETF發展:
在國際,目前最大的主動式ETF為2020年發行的JPMorgan股票溢價收益主動型ETF (JEPI),截至7/1的資產規模達409.6億美元,使用的策略是經理人在S&P500指數內挑選高股息的股票,利用掩護性買權收取資產上漲時的權利金,與持有股票的股利作為每月固定的現金流,並利用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降低波動,比較JEPI與S&P500指數今年以來的報酬率各為4.88%與-1.18%,可以發現在4月關稅的大跌下,JEPI相對抗跌,但在5月以後上漲幅度不如S&P500指數,代表主動式ETF雖然可讓經理人操盤,但績效不一定會贏過績效指標。

在美國可以投資的標的除了股票、債券等大宗商品,也有衍生性商品、大宗商品、避險基金或房地產等,但以台灣目前僅開放的投資標的分為股票型與債券型,證券代號尾數各為A與D,今年5月有3檔、6月有1檔股票型主動式ETF上市,其中,主動中信ARK創新(00983A)與方舟投資合作,採用 ARK的框架,投資美國創新公司;另外,近期正在或即將募資的股票型主動式ETF,包含主動安聯台灣高息(00984A)(已募集結束)與主動野村台灣50(00985A),債券型主動式ETF主動聯博投等入息(00980D),可見主動式ETF在法規通過後,投信競相發行相關的ETF,增加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選擇性。

總結
主動式ETF在國際已發行許久,美國2020年新推出的主動式ETF數量首次超越被動式ETF,台灣也追隨國際趨勢,在今年開始發行,讓投資人有更多的標的選擇。主動式ETF結合被動式ETF與共同基金的特點,雖交易方便性高於共同基金,可自由的進出與決定買賣價格,但可能使投資人過於頻繁出入影響基金規模與操作,導致經理人能運用的資金受限影響績效,故這三種投資工具各有優缺點,可讓投資者自行評估需求,選擇合適的商品,在彈性化的操作下追求最好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