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本週歐洲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英國15日至本週22日上漲105.55點(1.223%);德國市場上漲303.58點(1.281%);法國則是上漲10.97點 (0.140%)。
截至2025年5月23日,歐洲股市本週整體表現穩健,主要受惠於企業財報利多、通膨放緩以及市場對歐洲央行(ECB)政策前景的樂觀預期。泛歐Stoxx 600指數連續第五週上漲,創下自關稅爭端以來的最高水準,德國DAX指數亦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活動出現放緩跡象。5月HCOB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降至49.5,低於50的榮枯線,為2025年首次出現萎縮,主要因服務業活動減弱所致。製造業則顯示出穩定跡象,PMI上升至49.4,產出持平於51.5。 在政策方面,ECB預計將於6月再次降息,為連續第八次會議採取寬鬆措施。然而,隨著經濟前景改善和潛在的通膨壓力上升,市場預期ECB可能在夏季暫停進一步降息。官員們警告稱,貿易壁壘和去全球化可能推高生產成本,增加中長期的通膨風險。產業方面,歐洲低成本航空公司如EasyJet和Ryanair報告夏季旅遊需求強勁,預訂量超過去年同期,顯示消費者在經濟不確定性下仍重視休閒支出。此外,公用事業和電信板塊表現突出,推動Stoxx 600指數接近九週高點。總體而言,歐洲市場在企業獲利和政策支持下展現韌性,但經濟活動放緩和地緣政治風險仍需密切關注。投資人應留意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和ECB政策動向,以評估市場未來走勢。
截至2025年5月23日,歐元兌美元匯率穩定在1.13附近,反映出市場對歐洲央行(ECB)政策前景的觀望態度。儘管ECB已連續七次降息,將存款利率降至2.25%,但近期官員言論顯示,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可能有限。例如,德國央行總裁納格爾指出,目前的借貸成本已不再對經濟增長構成阻力,建議未來的貨幣政策應更加謹慎。經濟數據方面,歐元區5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降至49.5,低於50的榮枯線,顯示經濟活動出現萎縮。服務業活動減弱是主要原因,製造業則顯示出穩定跡象。此外,歐洲委員會將2025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測下調至0.9%,反映出貿易不確定性和內需疲弱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市場預期ECB可能在6月再次降息,但隨著經濟前景改善和潛在的通膨壓力上升,ECB可能在夏季暫停進一步降息。官員們警告稱,貿易壁壘和去全球化可能推高生產成本,增加中長期的通膨風險。總體而言,歐元近期走勢穩定,主要受惠於市場對ECB政策轉向的預期,以及美元走弱的影響。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仍可能對歐元造成壓力。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經濟數據和ECB官員的言論,以評估歐元未來的走勢。
北美
北美
本週美國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上週15日至本週22日S&P500下跌74.92點(-1.266%)、道瓊工業指數指數下跌463.66點(-1.096%)、Nasdaq指數下跌186.58點(-0.976%)。
截至2025年5月23日,美國股市本週表現震盪,主要受到聯邦赤字擴大、債券殖利率上升以及企業財報影響。標普500指數本週下跌約1%,為七週以來最差表現。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亦出現下滑,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聯邦赤字擴大。近期,國會通過了一項包含4.5兆美元減稅措施的法案,導致市場對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加劇。此外,20年期美國國債拍賣需求疲弱,進一步推升了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殖利率,分別達到4.6%和5%以上。這些因素共同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導致股市下跌。在企業方面,零售商Target報告銷售下滑,引發市場對消費支出的擔憂。此外,科技股表現分化,雖然Nvidia和Alphabet等公司股價上漲,但整體科技板塊仍面臨壓力。投資者對於科技股的估值和未來增長前景持謹慎態度。儘管如此,市場仍有一些正面因素。美國與中國達成90天的關稅暫停協議,緩解了部分貿易緊張局勢。此外,通膨數據顯示物價壓力有所緩解,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降息。這些因素有助於支撐市場情緒。總體而言,美國股市本週表現震盪,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府財政政策、債券市場動態以及企業財報,以評估市場未來走勢。
截至2025年5月23日,美元指數(DXY)本週持續走弱,跌破100關鍵心理支撐位,最低觸及99.50附近,反映市場對美國財政前景與聯準會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自1月高點以來,美元指數已下跌逾10%,為近年來最大跌幅之一。美元走弱的主因之一是美國聯邦赤字擴大。近期,國會通過總統特朗普提出的3.8兆美元稅改與支出法案,預計將使國債總額在未來十年內增加至36兆美元以上。此舉引發市場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的疑慮,導致長期國債殖利率飆升,30年期國債殖利率突破5%,創下自2007年以來新高。
此外,穆迪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為1917年以來首次,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投資者擔心,美國財政赤字擴大將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促使部分國家尋求去美元化。儘管美元近期走弱,但部分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持續,美元可能在未來獲得支撐。例如,Hedgeye Risk Management執行長Keith McCullough預計,2025年美國不會陷入衰退,聯準會也不太可能降息,這可能有助於美元回穩。總體而言,美元短期內可能持續承壓,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政策、聯準會動向以及全球經濟數據,以評估美元未來走勢。
亞洲
截至2025年5月23日,亞洲主要股市本週表現分化,受到美中貿易政策、區域經濟數據以及全球市場動盪的影響。日本股市在週初因通膨數據強勁而上漲,但隨後回落,主要受到第一季GDP萎縮0.7%的影響,顯示經濟復甦動能不足。此外,日本國債殖利率上升,市場對日本央行可能調整貨幣政策的預期升溫。中國和香港股市本週表現平穩,受惠於美中達成90天關稅暫停協議的消息,市場情緒改善。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仍持謹慎態度。台灣股市在科技股帶動下表現穩健,特別是半導體和AI相關產業受惠於全球需求增加。不過,地緣政治風險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韓國股市本週上漲,主要受到韓元升值和出口數據改善的支持。市場預期韓國與美國的貨幣政策協議將有助於穩定匯率,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印度股市本週表現平淡,IT板塊回調抵消了其他行業的漲幅。此外,外資流出和盧比貶值壓力增加,限制了市場的上行空間。整體而言,亞洲市場本週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數據、區域政策動向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以評估未來市場走勢。
截至2025年5月23日,亞洲主要貨幣本週表現分化,受到美元走弱、美國財政不確定性以及區域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本週下跌約1.1%,主要因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以及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這一趨勢促使投資者轉向亞洲貨幣,推動新台幣、韓元和日圓等貨幣升值。新台幣本週持續走強,市場對其升值的預期升高,主要受到美中貿易談判進展的影響。韓元亦表現亮眼,因美韓雙方就匯率問題進行討論,推動韓元兌美元匯率上升。此外,日圓本週小幅升值,主要因日本財務大臣與美國財政部長討論外匯市場穩定性,強調過度波動對經濟和金融穩定的不利影響。然而,印度盧比本週表現相對疲弱,主要受到企業對美元的需求增加以及外資流出印度股市的影響。此外,市場對印度與美國貿易協議可能延遲的擔憂,也對盧比造成壓力。整體而言,亞洲貨幣市場本週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政策、聯準會動向以及區域經濟數據,以評估未來匯率走勢。
原油市場
截至2025年5月23日,國際原油市場本週呈現震盪走勢,主要受到供需前景不確定、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元走勢等多重因素影響。供應方面,OPEC+正在討論是否在6月1日的會議上進一步增產,可能增加每日41.1萬桶的產量。這一消息引發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對油價形成壓力。需求方面,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130萬桶,反映出需求疲軟,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此外,美元走強使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對其他貨幣持有者而言更昂貴,抑制了需求。地緣政治方面,美國與伊朗的核談判進展緩慢,市場對伊朗原油可能重返市場的預期減弱。同時,烏克蘭提議歐盟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可能進一步限制俄羅斯原油供應。總體而言,原油市場短期內可能繼續呈現震盪走勢,投資者需密切關注OPEC+產量政策、美國原油庫存變化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以評估油價未來走勢。
黃金
截至2025年5月23日,黃金市場本週呈現強勁反彈,金價上漲約3%,為一個多月以來最佳週表現,主要受到美元走弱與美國財政前景不確定性的推動 。本週初,黃金價格曾因美元走強及市場風險偏好回升而下跌,但隨著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加上國會通過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導致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升溫,投資者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推動金價回升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亦支撐黃金需求。例如,伊朗警告美國若以色列攻擊其核設施,將承擔法律責任,增加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 。儘管短期內金價可能因市場情緒波動而出現調整,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存在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預計將保持強勁。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和聯準會官員的言論,以評估金價未來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