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本週歐洲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英國3日至本週10日上漲152.50點(1.728%);德國市場上漲522.68點(2.184%);法國則是上漲147.70點 (1.905%)。
本週歐洲主要股市表現穩健,STOXX 600 指數延續漲勢,週線上漲約1.69%,受惠於科技、金融及原物料板塊走強。英國FTSE 100指數突破8,900點,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到能源、礦業與大型出口企業支撐,英鎊走弱進一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德國DAX指數亦強勢走高,即便面對市場對美歐貿易局勢不確定性。法國CAC 40指數則表現持穩,技術面表現亦強勁,但市場對法國政治穩定性與內需動能仍保持謹慎。西班牙IBEX 35指數則因銀行股與房地產壓力而微幅下跌。整體市場氣氛受到美歐貿易談判進展支撐,美方釋出可能在8月前達成協議的正面信號。然而,川普政府新一輪對歐盟部分產品徵收關稅的消息,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此外,中東局勢與俄烏戰事仍是地緣政治潛在風險。展望下週,市場將持續關注美國非農就業報告、歐洲央行官員談話以及大型企業財報,預期歐洲股市短期內仍偏多,但波動性有望升高,建議投資人保持靈活調整策略。
截至2025年7月11日,歐元兌美元本週呈現下跌走勢。主要受到美國公布強勁非農就業數據、美債殖利率反彈,以及美元指數重新走強的壓力影響。儘管歐洲央行先前已經啟動降息,但最新歐元區經濟數據表現偏弱,特別是德國出口與製造業數據不佳,加劇市場對歐洲經濟復甦力道的擔憂。此外,美國與歐盟間的貿易談判出現波折,市場避險需求提升也支撐美元。目前市場對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升溫,限制歐元反彈動能。短線歐元技術面偏空。展望下週,投資人將持續關注美國CPI、歐洲通膨數據以及央行官員講話,預期歐元仍面臨下行壓力,波動性加大。
北美
北美
本週美國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上週3日至本週10日S&P500上漲1.11點(0.018%)、道瓊工業指數指數下跌177.89點(-0.397%)、Nasdaq指數上漲29.56點(0.143%)。
截至2025年7月11日,美國主要股市持續上漲,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雙雙再創歷史新高。市場情緒受到AI題材與企業財報季即將開啟的支撐,資金持續流入風險性資產。科技板塊持續領漲,NVIDIA市值突破4兆美元,成為市場焦點。其他如蘋果、微軟、亞馬遜等大型科技股亦表現穩健。航空股方面,Delta公布亮眼財報並上調全年展望,帶動整個航空類股表現突出。此外,中小型股同樣表現強勁,羅素2000指數與中型股指數分別大漲超過3%,顯示市場資金輪動至更多元板塊。儘管美國總統宣布對多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市場反應相對冷靜,投資人更關注聯準會偏鴿立場及美國就業市場穩健帶來的支撐。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溫和走高,但仍在可控範圍內,沒有對股市形成明顯壓力。展望未來,市場焦點將轉向美國6月CPI數據及即將揭開序幕的企業財報季,預期將牽動市場短線波動,但整體多頭格局仍有望延續。
截至2025年7月11日,美元指數(DXY)本週持續走強,收在97.7左右,為近期表現最佳的一週。美元走勢受到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支撐,尤其是6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優於預期,顯示美國勞動市場依然穩健,降低了市場對聯準會短期內降息的預期。此外,川普政府宣布對多個國家實施新一輪關稅措施,引發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進一步推動美元買盤。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回升至約4.35%,亦強化美元吸引力。儘管美元短線受支撐,但投資人仍需關注美國高額財政赤字、聯準會政策走向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對中長期美元走勢的影響。展望下週,市場焦點將集中在美國CPI數據、關稅談判進展以及聯準會官員談話,預期美元將維持震盪偏強格局,但波動度可能加大。
亞洲
本週亞洲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本週3日至本週10日,中國上證指數上漲48.53點(1.402%)、日經指數下跌307.14點(-0.769%)、韓國指數上漲66.96點(2.149%)、恆生指數下跌41.57(-0.173%)、台灣加權數下跌19.72點(-0.087%)。
截至2025年7月11日,本週亞洲股市表現分歧,整體受到全球貿易局勢、美國經濟數據及區內政策影響,其中韓國市場表現相對穩健。韓國KOSPI指數表現最佳,收復部分前期跌幅,主要受惠於政策面支持與內需改善。韓國央行(BOK)本週維持基準利率在2.5%不變,並釋出可能於第三季啟動降息的訊號,市場預期這將有助於提振消費與投資信心。同時,韓國政府宣布第二輪追加預算,進一步支撐經濟動能。科技股與半導體類股表現回溫,支撐KOSPI指數走勢。然而,市場亦關注美國對多國關稅政策變數,尤其是針對韓國汽車、鋼鐵等出口品項可能受到影響。此外,韓元兌美元持續承壓,短線匯率波動加大,資金流動性風險仍需關注。其他亞洲市場方面,日本股市表現震盪;中國與香港市場則因經濟數據疲弱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而表現平平。展望後市,韓國市場短線仍受惠於政策支撐與資金回流,但需密切關注美國經濟數據、全球貿易局勢與匯率變化,投資人宜保持謹慎並靈活調整部位。
截至7月11日,多數亞洲貨幣本週承壓,主要因美元走強及美國關稅威脅升溫所致。美國總統宣布對日本、南韓、加拿大等加徵新關稅,激發投資者避險情緒,美元指數本週累計上升0.8% 。印度盧比表現疲弱,本週兌美元走貶至約85.70–85.80區間,市場靜待新一輪關稅與美印貿易對話。日圓兌美元走低至約146,因美對日韓貿易限制助長美元強勢。韓元、泰銖、印尼盾等亞幣也同步低挫,跌幅0.1–0.5%,呈現匯市承壓格局 。另一方面,離岸人民幣在美美元走強與貿易談話干擾下保持相對穩定,但整體升值空間受限 。展望下週,市場將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是否正式實施、聯準會及主要央行政策動向,以及美元就業與通膨數據。若美元再次走強或貿易威脅升高,亞洲主要貨幣可能延續弱勢;反之,政策緩和與美元回檔可望帶動亞幣短暫反彈。
原油市場
截至7月11日,原油期貨呈現震盪格局。週初受到川普政府宣布對加拿大和歐盟等國實施新一輪關稅,以及OPEC下調中長期供需預期的消息影響,油價一度下滑逾2%。布蘭特期貨跌至約67.50美元╱桶,WTI則收在約65.50美元╱桶附近,市場擔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抑制原油需求。週中,EIA報告指出美國2025年原油產量預估調降至每日13.37百萬桶,推升油價走高;同時紅海地區海運緊張略微改善,也帶動避險買盤回歸 。週四,油價重返約68–70美元區間,呈現技術性反彈。到了週末,市場收斂觀望情緒,油價略微上漲,布蘭特重回68.83美元、WTI達66.83美元,週線僅小幅下跌約1%。
黃金
本週黃金市場呈現震盪上行格局,全球貿易關稅升溫與美元波動交互影響下,金價在3,295 – 3,335 美元/盎司波段波動。週初因美元強勢及美債收益率上揚,黃金跌至約3,295美元,為逾一週低點,反映避險資金暫時出走。然而,隨著川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實施新一輪高關稅,市場避險情緒回升,黃金短線反彈,現貨價重返3,333–3,345美元區間 。本週美元整體偏強,但技術面和地緣風險讓黃金表現不淡。儘管美元指數創下自2月以來最大週漲幅,黃金仍吸引部分避險買盤,表明市場對貿易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持續存在 。此外,美國失業金申請意外降至七週低點,推升公債利率,短線抑制黃金利多,但未完全扼殺其避險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