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 2025/02/05
前言
川普的政策理念是以美國優先與獨大的概念,讓美國經濟與地位再次興盛,選前不斷釋出當選後將對非法移民與貿易逆差的積極作為,上任後馬不停蹄地簽署百項行政命令,可見川普的執行效率驚人。川普欲將製造廠商回流至美國創造就業機會,施加關稅來增加廠商在美國製造的誘因,對於台灣而言,因產業重心以半導體、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為主要重心,在美設廠成本高,又客戶以美系為主,多以國外設廠組裝製造再出口至美國,美國課徵進口關稅可能衝擊台灣高科技產業的佈局與獲利,對此提出投資防禦措施的建議。
一、 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
1.對台廠的間接影響_對墨西哥課徵25%關稅,可能影響台廠在墨西哥布局的成效
根據經濟部公布國外投資分區分業月資料統計,台廠赴墨投資金額截至2024年11月近6億美元,主要以電子零組件製造廠商,佔整體赴墨投資製造業37.89%。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台廠看好美墨加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有免關稅優惠,且出口市場以美國為大宗,故吸引台廠赴墨投資,我國近五年對美、墨投資金額呈上漲趨勢,投資在墨西哥的比例遠低於美國,現因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而提高關稅可能增加其生產成本,若將關稅轉嫁給消費者,有可能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川普與加墨總統於2/3晚間通話,加墨同意加強邊境管制,並配合川普打擊非法移民與毒品走私,推測此關稅主要是與加墨談判非法移民和毒品圍堵的手段,並非真正要打擊對兩國的貿易逆差。

資料來源:經濟部_國外投資分區分業月資料統計
2.對台廠的直接影響_川普揚言課台灣晶片100%關稅,可能也會影響美國廠商,台廠轉往美國設廠的可能性
川普認為美國太過依賴台灣的晶片,是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業務,以國家安全為由,表示最快2月中會對晶片加徵關稅,揚言要課徵台灣晶片100%的關稅。從台灣的台積電是世界領先的晶圓代工廠,生產的晶片並非最終產品,且台積電曾表示美系客戶佔淨營收71%,如果美國對台灣出口的先進製程晶片加徵關稅,台積電在去年法說提及關稅成本會轉嫁給廠商,晶片漲價會直接增加美國廠商的成本,這些角度推測晶片關稅可能與美國製造的目的背道而馳,反而在非美生產的廠商不會被關稅影響,可能促使在美國設廠的科技企業外移,達不到川普想將廠商根留美國的目的。
根據經濟部公布國外投資分區分業月資料統計,從產業上來看,近五年本國至美國投資前三大行業中,最大比例是製造業,其中,製造業以積體電路製造業95.2%最高,且台積電已宣布在美國投資650億美元的晶圓廠,是美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故川普課重稅的可能性較小,比較大的可能性是作為談判籌碼。
3.對台股影響:
台股封關後2/3再度開盤,半導體與電子股除了消化上周封關時的國際情勢,包含中國AI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美股財報的公布影響相關供應鏈的股價,最重要還是反映川普對加墨的關稅政策與揚言對台灣晶片課稅,周一台積電下跌5.73%、鴻海下跌8.06%、緯創下跌9.09%、緯潁與廣達跌停、英業達下跌6.69%,AI伺服器代工五強單日市值蒸發逾3800億。
對加墨提高關稅的前一刻,川普同意對加墨課徵25%的關稅延後1個月實施,讓2/4鴻海、緯穎、緯創的早盤呈上漲態勢,但關稅風險仍在,只是延後實施,收盤各下跌0.30%、0.5%、1%,跌幅較小。
二、 投資防禦措施建議:
1.投資有東南亞布局的科技股廠商:
在關稅的衝擊下,應變能力強的網通族群有望迎接轉單效應,因連網有關的硬體設備與零組件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將中國廠區退回台灣或分散至東南亞,在東南亞布局比例高或在美生產的廠商可免於此次關稅的衝擊。
啟?:由於今年啟?欲擴大越南投資,法人預估啟?在今年生產產能於越南達45%、台灣35%、墨西哥低於5%。
神準:主要生產據點集中台灣、越南與印度,因去年前三季銷售地區美洲佔79%,故在今年下半年計畫布局美國的銷售據點與組裝廠。
中磊:在去年第四季法說宣布全球產能布局以菲律賓40%最高,因印度政府大量投入基礎建設,印度廠在兩年內產量上升至20%,且目前營收以北美市場65%為主,故已在美國設據點服務。
在2/3與2/4的漲跌幅,啟?、神準、中磊各為0.7%與3.85%、-1.1%與6.13%、-1.19%與5.22%,2/3跌幅明顯皆較大盤小,2/4漲幅皆較大。
2.金融股等非科技股:
道瓊指數在1/27 Deepseek衝擊逆勢上漲0.65%,2/3關稅衝擊下跌幅度最小僅-0.28%,資金明顯轉往防禦性資產,金融股在道瓊指數中占比最高25%,故可作為投資防禦措施。在台股上的金融股指數在2/3相對大盤抗跌,僅跌-0.16%(大盤跌3.53%),2/4因一早公布關稅延後,資金多回至科技股,故2/4從上漲轉為下跌態勢,收盤跌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