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本週歐洲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英國7日至本週14日上漲76.44點(0.840%);德國市場上漲185.00點(0.765%);法國則上漲161.02點 (2.089%)。
本週歐洲股市呈現震盪走勢,Stoxx Europe 600 指數週內一度觸及兩週高點,整體小幅上漲,反映市場對美國聯準會可能提前降息的期待升溫。英國方面,第二季 GDP 成長達 0.3%,優於預期,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德國與法國股市同步走揚,帶動歐股中段上行。然而,市場仍面臨來自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干擾。週末傳出美國將對多國進口商品徵收新一輪關稅,引發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的擔憂,造成股市回吐部分漲幅。特定企業財報表現不佳亦對市場造成壓力,例如遊戲公司 Embracer 與啤酒商 Carlsberg 股價重挫,突顯出企業層面仍具風險。儘管如此,整體企業獲利狀況仍具支撐力,尤其金融與能源板塊表現相對穩健。未來幾週歐洲央行政策動向、美國宏觀數據及貿易政策走向,將是主導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若利空因素未進一步擴大,歐股有望維持區間震盪格局,並伺機反彈。
本週歐元整體表現偏強,但上行動能略顯有限。歐元對美元(EUR/USD)短線穩定在 1.1700 水準上下震盪,週內觸及近三週高點,反映出市場對美國可能降息預期的反應 。美元因美國 PPI 通膨意外走高,下修了市場對聯準會大幅調降利率的預期,造成美元回升壓抑歐元進一步上漲 。技術面上,EUR/USD 雖偶有企圖突破 1.1700,但短期缺乏明顯推升力,市場多集中於該關卡下的橫向整理 。綜合而言,本週歐元受益於市場寬鬆預期支撐,但仍受美元反彈與通膨數據牽制,上下波動幅度有限。下週需關注美國零售銷售、初請失業金資料,以及 Fed 主席鮑威爾於 Jackson Hole 的講話,這些都將深刻影響歐元中短期走勢。
北美
北美
本週美國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上週7日至本週15日S&P500上漲128.54點(2.027%)、道瓊工業指數指數上漲942.62點(2.144%)、Nasdaq指數上漲467.97點(2.203%)。
本週美國股市延續強勢格局,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連續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情緒受到對聯準會未來降息的高度期待支撐。儘管美國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幅高於預期,一度引發市場對通膨再升溫的擔憂,但整體資金風險偏好依舊穩健,科技股與中小型股領漲,帶動整體大盤走升。其中,科技與半導體板塊表現尤為強勁,Intel 因與政府擴大晶片投資合作,股價大漲超過7%。同時,Eli Lilly 公布利多消息,包括減重藥市場擴張與AI應用合作,推升股價上行。整體企業財報表現普遍優於預期,增強市場對經濟韌性的信心。不過,也有部分個股受獲利不佳與政策風險影響而大幅下跌,例如 Tapestry 股價暴跌逾15%,反映市場對於關稅影響企業獲利的不安情緒。此外,美國與多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升溫,特別是新增關稅措施,令市場對後續通膨與消費影響產生憂慮。總體而言,本週美股在企業基本面與政策寬鬆預期的雙重助力下表現強勁,但面對通膨數據與政策變數,短期內波動性可能加劇,後續需關注CPI數據及Fed官員談話對市場預期的影響。
本週美元整體走勢偏弱,美元指數維持在兩週低點附近,主要受市場對聯準會(Fed)9月份啟動降息的預期支撐。交易員普遍認為近期降息成為常態化方向,壓抑美元強勢表現,尤其對日圓和歐元形成壓力(週中美元徘徊於多週低點)。不過,市場週中對於通膨走勢的擔憂有所升溫,美國7月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意外大幅攀升0.9%,引發市場轉向更為謹慎的預期,認為Fed可能不會大幅調降利率,美元因此短線反彈回升0.4%,攀至約98.07附近。整體而言,本週美元呈現「中弱但反彈」的走勢格局:在市場期待降息消息支撐下維持偏弱,但通膨突增令降息幅度與時序有所延遲,為美元提供反撥機會。接下來需關注週末Jackson Hole 經濟研討會上Fed主席鮑威爾的談話,以及即將發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與就業數據,將是決定美元下一階段走勢的關鍵依據。
亞洲
本週亞洲市場就大盤指數來看,本週7日至本週14日,中國上證指數上漲26.77點(0.736%)、日經指數上漲1727.85點(4.208%)、韓國指數下跌2.02點(-0.063%)、恆生指數上漲437.69(1.745%)、台灣加權數上漲234.33點(0.976%)。
本週亞洲股市整體呈現震盪偏多格局,投資人情緒受美中貿易暫緩與聯準會降息預期推升。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小幅拉回,但區域內部分市場如日本、印度與澳洲表現亮眼,支撐整體市場風向。其中,日本日經225指數快速突破新高,受到美中關稅暫緩、技術股強勢帶動,創下歷史高點。澳洲ASX同樣上漲,投資人預期澳洲央行將跟進降息,提升風險資產吸引力。中國藍籌股盤整,香港?生上揚,整體資金面穩定。印度市場亦表現穩健,Sensex與Nifty本週小幅收漲,資訊科技與製藥板塊走強,市場受美中關稅緩和與聯準會降息預期支撐,展現資金轉向亞洲相較彈性強的成長型市場趨勢。不過,本週中段美國公布高於預期的PPI數據,導致市場重新調整對聯準會降息幅度與時間的預期,進而使資金部分回流至美元資產,亞洲盤初反彈動能收斂,股市震盪加劇。整體而言,本週亞洲市場在部分領先指標市場傳出利多的情況下有所反彈,但面臨美元與宏觀政策不確定性壓力,仍需觀察美國即將公布的CPI與聯準會談話對資金流向的影響。
本週亞洲貨幣整體回升,主要受到市場對聯準會(Fed)可能於9月降息的預期支撐,導致美元走弱,資金回流亞洲新興市場。印度盧比漲幅突出,單週升值逾 0.3%,收於 87.44 兌美元,由於美國通膨數據放緩,率升降息機率至 94%,帶來強勁支撐 。南韓韓圓與印尼盾、新加坡元、馬來西亞令吉等多數亞洲貨幣同步上漲,其中印尼盾與令吉各升約 0.6%與 0.5% ,反映市場上對風險資產的偏好提升 。日圓則在市場避險情緒與日銀可能酌情升息的預期下亦略有升值,達到三週高點,兌美元走強 。然而,美國本週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飆升0.9%,削弱了市場對更大幅度降息的預期,使美元稍有回穩跡象,亞洲貨幣短期升勢略轉為保守整理 。總體而言,本週亞洲貨幣整體呈現升值格局,新興市場貨幣表現尤為亮眼,受益於全球寬鬆預期與美元回落。但PPI走高帶來政策不確定性,短期匯市仍需留意美國通膨與Fed動態為後續走向關鍵。
原油市場
本週原油市場呈現震盪偏弱趨勢,整體週線跌幅接近3%至4%。布蘭特原油價格先下滑後回穩,最終收於約 66美元╱桶水準,而WTI則略低於布蘭特,延續弱勢趨勢。價格壓力主要來自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暫未對需求帶來實質刺激(雖有預期但未落實),反映市場疑慮升溫,且產需基本面趨於寬鬆,OPEC+擴張產量風險雖存,但未立即反映在市場上。此外,地緣政治消息如Trump Putin峰會以及俄供給風險對油價具有短期支撐力,但若外交進展增加供應預期,油價仍面臨壓力。技術面上,油價尚未突破近期整理區間,加上供給相對穩定,短期走勢可能維持區間整理格局。展望下一週,市場將密切關注OPEC+在9月是否進一步增產、俄油制裁或峰會談判結論對供應預期的變化,以及美國EIA庫存數據與宏觀經濟指標,這些將左右油市後續走向。
黃金
本週黃金市場表現呈現「前低後彈」,整體週線微幅下跌,但仍維持穩固防禦性格局。週初因美元走強與聯準會可能延後降息的預期壓力,黃金價格走低,週線跌幅高達 1.8%,現貨金約報 3,339 美元╱盎司,而期貨價則穩於約 3,384 美元╱盎司。然而,週中至週末市場再現避險買盤,主要因美國對印度新一波加重關稅措施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緊張升高的擔憂,推動黃金短暫止跌反彈。其間,金價回升至接近 3,378 美元(現貨),期貨約觸及 3,445 美元,向重要的 3,400 美元整數位靠攏。總結而言,本週黃金呈現短線先跌後穩的走勢。美元與通膨數據主導短期方向,但貿易摩擦與地緣風險則為金價提供反彈動能。後市需關注美國即將公布的通膨及就業數據,以及 Fed 的政策語氣變化,這些將決定是否能延續金價的反彈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