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股策略的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哪個好?實際資料回測給答案–籌碼面篇(3) 2025/08/15
前言
上一篇介紹技術面的概念與優缺點,並用資料實際回測,本篇繼續介紹籌碼面,在最後總結所有策略。
一、 籌碼面分析的概念與優缺點:
籌碼面分析是觀察市場上的股票分布與流通方向,操作主體主要是外資、投信、自營商,俗稱三大法人,或是持有1000張以上的大戶、公股行庫或政府的國安基金等,這類人的資金規模大,擁有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且資訊相對散戶多,能事先發現一般人還未察覺的趨勢採取策略,對於散戶的投資人可以分析收盤後公布主力的動向,決定進出場,順勢而為。
觀察股票動向時,主要會關注三大法人、大戶與散戶的籌碼狀況。在三大法人中,外資指的是境外機構投資人(包含陸資),其資金規模最大,去年外資持有台股市值約41.48%,對台股走勢有顯著影響力。外資以長期投資為主,操作標的以基本面良好或產業龍頭的權值股為主,例如台積電作為最大的權值股,外資持股比例約七成;操作上,外資可能會連續買超或賣超同一檔個股,導致股價連續上漲或下跌的現象。
投信則是指國內的證券投資機構,也就是基金公司,操作來自大眾募資的資金。基金經理人追求基金績效超越大盤,且受短期績效壓力影響,因此以短期和波段操作為主。投信主要操作基本面短期轉佳、有題材、具爆發潛力的中小型個股。由於這些標的的股價較活潑,容易受到成交量影響,價量變化明顯,因此投信買賣會明顯拉抬股價;然而,基金法規限制投信投資單一公司不得超過基金總資產的10%,且持股不得超過該公司總股數的10%,故投信不會操作股本過小的股票,因為容易買到法規限制的上限,且籌碼容易過於集中在投信手中,難以拉抬股價。
自營商則是券商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主要以短期操作中小型股、期貨與選擇權為主,由於資金規模較小且頻繁短線操作,自營商的交易行為較難被投資人追蹤,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也相對有限。除了追求交易獲利,自營商也會進行避險操作,例如發行權證賣給散戶時,確保未來當權證持有人行使買權操作轉為持股時,有足夠的現貨供應,避險規模通常會與發行權證的數量成比例變動。
對於散戶而言,資金沒有那麼雄厚,當看多時,會向券商借錢買股票,上漲賺取資本利得後賣掉將資金還給券商;當看空時,會向券商借股票來賣,下跌後買進股票再還券商,如若散戶看反且未即時補保證金,融資會被斷頭強制停損出場,融券則會被軋空強制回補股票停損,故融資融券餘額俗成散戶指標,觀察散戶對後市的看法。
一般投資人在追蹤籌碼的流向,可以透過券商分點的交易情況來判斷主力的操作動向,進而掌握大戶的買賣趨勢,因為每個法人或投資人必須在證券公司某個分點開戶才能買賣股票,證交所每天收盤後會公布券商分點的統計資料,包含券商買賣的股票、交易張數與價位等資訊,投資人可觀察近期短線操作績效較佳的券商分點,追蹤這些分點買進的標的股票;也可以針對個股查詢,了解買賣超的交易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券商分點。當某一券商分點的買進或賣出量特別龐大時,該分點即被視為主力,若主力多方力量強勁,投資人順勢做多的勝率較高;反之,若主力大量賣出,則變盤或下跌的風險增加。
籌碼面分析主要的優點是可反映資金與股票的動向,觀察市場的動態捕捉潛在的波段行情,也可作為散戶投資人選短期投資標的操作的參考;但缺點是籌碼資訊屬於滯後資訊,散戶通常比主力晚進出場,沒辦法第一時間反應市場的交易情況,且只依賴籌碼面容易被主力誘惑導致套牢,籌碼僅為交易後的結果,上漲與下跌的原因仍需靠基本面解釋。
二、 實際回測–「外資持股、投信持股、大戶與散戶的持股」為例:
使用XQ全球贏家的回測系統實際回測(註1),從籌碼面的概念可以觀察到,當籌碼過於分散在散戶手中,較難預測趨勢;然而,當籌碼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持有在少數人手中,如外資、持有千張以上的董監事、大股東等大戶們比較容易操作,呈現上漲的態勢來吸引散戶進場,股價的成長空間變大也提高大戶的炒作意願,一來一往可以讓股價呈螺旋式上漲,且籌碼慢慢更集中在大戶手中;但當籌碼太過集中在大戶手中,容易使市場其他資金較難進入,大戶賣不掉手中的股票,難以炒作股價帶來反效果的同時,也有可能短時間拋售賣壓大,讓股價下跌波動劇烈。一般來說,1000張以上大戶的持股比例在40%至80%代表籌碼相對集中,容易被炒作,以下策略皆以此為基底,搭配外資、投信、大戶與散戶的籌碼狀況,比較不同籌碼策略在相同持有期間下的報酬率。
第一個策略是以外資的籌碼為觀察重點,因三大法人中主要以外資的資金規模為最大宗,且外資的資訊較多,故外資押注一檔個股的籌碼越多,連續買超一定的張數時,越有可能看好其後市,未來股價的上漲可能性越高,且當籌碼主要集中在外資時,外資對股價越有影響力,預期將會有一波上漲行情。所以第一個策略是連續3週大戶持股比例介於40%至80%滿足時,當外資連續3天買超同一檔個股都超過5000張,且外資持股比重超過20%時,視為進場的訊息,在持有60天後出場。
第二個策略是以投信的籌碼為觀察重點,當個股的投信持股比例相對較低,且投信近期有買進的動作時,視為進場訊號,因為投信在操作股票時通常會同進同出,較有機會拉抬股價,讓持有此檔個股的基金績效更好;但因法規對投信持有單一個股比例有限制,所以當全部投信持有單一個股的比例不容易至15%以上,從經驗法則來看,當整體投信持股達到15%,投信能買進的量會越來越少,有可能開始減持,股價的上漲動能減弱甚至反轉。所以第二個是連續3週大戶持股比例介於40%至80%滿足時,當投信連續2週買超同一檔個股都超過500張,且投信持股比例介於5%至15%,則視為進場的訊息,在持有60天後出場。
第三個策略是以大戶與散戶的籌碼為觀察重點,由於大戶的資金雄厚,影響股價的能力大,散戶資金較小,且操作意向較渙散,不易影響股價的走勢,當在一段期間內,一檔個股的大戶持股比例持續上升,且散戶持股比例持續下降,表示籌碼逐漸從散戶轉向大戶,股價未來上漲的可能性愈高。所以第三個策略是連續3週大戶持股比例介於40%至80%滿足時,持有超過1000張的大戶連續3週增加1%以上,且持有低於1000張的散戶連續3週減少1%以上,視為進場的訊息,在持有60天後出場。

從回測結果觀察,三種籌碼策略的勝率均超過6成以上,且報酬率遠遠超越同期台灣50指數63.22%的漲幅,這顯示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透過籌碼面資訊進行選股,觀察法人、大戶的持股變化具參考價值,散戶跟隨市場主要籌碼的動向進場,可以捕捉到一段上漲行情,提升投資績效。回測結果中報酬最亮眼的是觀察大戶與散戶的持股比例策略,達226.7%,說明相對於只觀察外資或投信的動向,觀察持有1000張的大戶動向更全面,能夠較完整反映主力資金的布局動向,凸顯主力的持股動向對股價的影響不容小覷。
本次回測有限制,由於回測樣本限制在台灣50指數的成分股,屬於大型股,而投信多操作中小型股,無法全面觀察到中小型股的報酬狀況;另外,回測的出場機制是最大持有期間60天,屬於中期持有,在實務上,出場條件會根據籌碼的變化即時出場,避免主力的賣壓產生不必要的虧損,本回測主要判斷的進場週期多以週為單位,故為了簡化呈現所以使用最大持有期間60天為出場條件。


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分析的總結
綜觀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的選股策略,基本面分析重視公司財務體質、總體經濟與產業的趨勢,,技術面與籌碼面分析重視交易後的市場資訊,透過對價格與成交量的計算,觀察市場的資金動向,籌碼面更是分析主導市場走向的群體,他們買賣超情形與持有的比例。每個分析方法都有優缺點,可相互補足欠缺的部分,基本面能了解股價漲跌的背後原因,也可預測近期大致的走勢,但無法提供適宜的進出場點,而技術面與籌碼面可以補足基本面的缺點,技術面可觀察目前的股價是否過熱,找到好的進場與出場點,籌碼面可觀察籌碼的流向,大戶的籌碼主導股價大部分的走勢,判斷適不適合近期進場。
在使用技術分析與籌碼分析為投資工具時,須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不要過度依賴技術指標與籌碼分布的訊號,因指標會有鈍化的問題,以及籌碼會有引誘散戶進場,大戶在高點獲利了結的疑慮,故仍需以基本面研究公司財務狀況與未來發展前景為主要研究重心,再輔以技術與籌碼分析,判斷買賣的時點,與參考大戶的進出方向與看法;另外最重要的點是,要設置停利停損點,適時的獲利了結,並管理潛在的下行風險,追求獲利的過程也保護既有資產。
註1:本報告的籌碼面分析回測僅作為模擬示範,不代表對指標的推薦,也無法保證所示的指標適用於所有個股